上香为什么是上三根香,佛的说法是三根香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道的说法是三柱香代表三清,亦代表天、地、人。
但也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烧香的习俗到底是不是佛教传来的!
上香源于中国
纵观天下,只有汉传佛教地区才会有上香科仪,日本、泰国印度等国家,敬祖拜神也不上香。
中国古代就已形成了一整套与中医学说、道家外丹学说一脉相承的理论,有一个十分成熟完善的工艺体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部分。
上香礼敬神明祖先是华夏自古以来的习俗,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之,那时人们用的是燔柴。
:"祭天,燔柴……祭地,瘗。
":"祭天曰燔柴。
"邢昺疏:"祭天之礼,积柴以实牲体、玉帛而燔之,使烟气之臭上达於天,因名祭天曰燔柴也。
":"进熟献,太祝送,旋,皆就燎位,宰祝举火燔柴,火然,天子再拜,兴,有司告事毕也。
"清陶澄诗:"燔柴有制存周典,持节无人出汉宫。
"
用燔柴烧火传递祭品和心愿,源于五行学说。
五行之中火性炎上达天,可以向天地神灵传递人的想法。
为何要上香
为何要上香?——香云缭绕,腾空而上,供养上界云府高真、中界岳渎威灵、下界水府仙官等三界诸神。
道经说“宝香焚在金炉内,香烟缭绕达上苍”。
这说明了“香”是人与神之间的通讯物,我们通过烧香,香烟袅袅能把我们的祈愿信息传达给神明,从而祈求神明保佑。
因此道经中说“三柱真香通信法,三界神明降福来。
”
道经中云“道由心学,心假香传。
香热玉炉,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仙旆临轩。
令臣关告,径达九天。
向神明上香时,要用左手插香。
三柱香插在香炉中的总宽度不要超过一寸,这叫“寸诚感神”,寸代表“寸心”,是指真心诚意,道经说:“寸心可达九重天”,这是指真心诚意,能够感动九天之上的神明。
“香”的本质是香而不臭。
我们向神明敬香,就是表示要持守“香”的本质,做人要修持“三香”——即心香、身香、口香。
“心香”是指心地善良,心存善念,不生邪念,不生恶念;“身香”是指做人要身正品端,纯朴善良,不做恶事,不做亏心事;“口香”是指积累口德,不出口伤人,不口出狂言,口出脏话等。
正确的上香方式
烧香的时候是有一定的讲究,具体做法:
选三炷香,左手持香点燃,右手拂袖。
在烧的时候,如果是用明火,不能用嘴去吹灭,应该上下扇灭,或者是用右手扇灭。
面对神像,双手举香,躬身敬礼。
插香。
插香的时候同样也是用左手,三炷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过一寸宽。
插香时先插中间这一炷香,代表玉清元始天尊,也是道宝,然后再插左边这炷香,代表上清境的灵宝天尊,代表经宝,所以叫尊经宝,第三炷香就是插右边的这炷,是供养太清宫的道德天尊,代表尊师宝。
三炷香就是代表“道、经、师”三宝。
第一枝应插在香炉中间
默念至心供养道,当愿众生,常伺天尊,永脱轮回;
第二支香插在右边
默念至心供养经,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第三支香插在左边
默念至心供养师,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
第一枝应插在香炉中间
默念至心供养道,当愿众生,常伺天尊,永脱轮回
第二支香插在右边
默念至心供养经,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第三支香插在左边
默念至心供养师,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三炷香一定要插平,插直。
香与香的间隔不能过寸,道教认为过寸,神不信。
而且说寸心感神,要把香插直,插平,这需要你存心定气方能做到,烧香也是告诉我们很多道理,为什么要插平,是要你心平气和,为什么要插直,是要你心地正直,为什么要插寸,就是要寸心,这就是烧香的基本规矩。
总之,烧香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神、人、鬼三者沟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中介,通过烧香,与神、与人、与鬼都结了善缘。
故此说:“九天之上,惟道独尊,万法之中,焚香为先。
”
烧香的禁忌
无论供奉神佛祖先,大家都要注意上香的时候有这样四个禁忌。
01不过寸
香和香的间距不宜过大,一寸大概是人拇指那么宽。
道教有过寸神不信的说法。
02忌浊
这个老一辈的人都知道,香点燃后不可用嘴吹灭。
如果有明火,轻轻前迎火也就灭了。
03上香方法
右手手指拈香,但因左吉右凶,在右手多做凶事,应用左手包着右手,举于额前。
01忌不正
上香当如诚心,诚心既正心,上香也需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