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是佛教徒皈依的对象。
佛宝是已成就圆满佛道的一切诸佛;法宝指诸佛的教法;僧宝是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僧团。
佛教徒只有皈依三宝,才能真正修得解脱之道。
佛宝,佛教三宝中的第一宝佛教三宝中的第一宝是佛宝。
佛是梵文佛陀音译的省略,意译是觉者,就是圆满觉悟了宇宙人生的实相并能指导众生皆达圆满觉悟的大圣人。
佛宝就是已成就圆满佛道的一切诸佛,圆满佛道主要有佛身和佛德两个条件:1、佛身是指于无量阿僧祗劫,不惜生命,勤修六度万行圆满,获一切种智,具足一切胜妙功德的佛果者,包括法身、报身和应身。
2、佛德是指成就佛果的诸佛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无量心及寿命自在、神通自在等德相,包括智德、断德和恩德。
法宝,佛教三宝中的第二宝佛教三宝中的第二宝是法宝,法宝是三宝的核心。
法是梵文音译达摩的意译,意思是佛教的基本义理。
所谓法宝是指诸佛的教法,主要以释迦牟尼的教法为主。
法宝主要有三个要素:1、以涅槃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2、以三十七道品为方便;3、以八万四千法门为调伏众生的甘露法药。
僧宝,佛教三宝中的第三宝佛教三宝中的第三宝是僧宝。
僧是梵文音译僧迦的省略,意译是和合众、法众,一般指出家四人以上所组成的僧团。
僧宝就是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僧团。
僧宝可分为义僧、贤圣僧和福田僧三种:1、义僧是指诸佛如法而住于世间,随众生的机缘和悟境显现差别相,而其实相不可亲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不可思议,为一切众生的良佑福田;2、贤圣僧是指道位以上的贤圣,小乘佛教中是指证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大乘佛教中是指初发心住以上的菩萨;3、福田僧是指在凡夫位的出家沙门,虽然未证道果,但亦能庇荫众生,能给予众生安稳快乐。
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为什么要供养三宝?人想要没有苦,就要供养三宝,在三宝面前做功德。
庙上做什么用?你不要管,你种你的福。
你供养三宝,以你的心在三宝面前求福求慧。
什么叫求福呢?你做功德叫求福。
什么叫求慧呢?你学习佛法、听经、念经、诵经,研究佛法开智慧。
为什么一般人要供养三宝呢?三宝不供养我呢?因为你不是三宝,所以你不能受供养。
为什么你要供养三宝?就因为三宝可以给你种福,你想要有福,就要在三宝面前做功德,如果你不供养三宝,将来你成佛的时候,也没有人供养你。
不要说成佛,就是你现在出家做和尚,也没有人供养你。
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家未出家前未供养三宝。
为什么没有人供养我?因为我未出家前很少供养三宝,所以现在我出家了,很少人供养我。
我自己常常生出一种惭愧心,所以我现在要把这种道理说给大家听,免得像我没有人供养。
供养三宝是修福修慧,修慧必须依照经典宣扬佛法,或者做弘法的工作。
我以前讲过,我们要出一个杂志,这都是修慧的一部分。
你要想修慧,就要拥护弘扬佛法的工作;你要想修福,就要供养三宝。
你若不供养三宝,将来你做三宝时,也没有人供养你,还是方才那一句话。
所以你现在还没做三宝时,就要拥护三宝、供养三宝,来解决三宝的种种困难,要修福又要修慧。
什么道理呢?如果你重慧不修福,将来你修道修成功了,证果成阿罗汉了,也没有人供养你。
有人说:但你不学佛法,你就不会成佛,你愿意下降那也随便。
你想成佛,你对佛法认识清楚了——我一定要向上挣扎,勤修佛法,打破种种困难,向前去修行!
修行要修福及修慧!你不修福,就没有人供养你;你不修慧,就愚痴。
佛就是福足慧足——福满足了,慧也满足了,所以叫。
我们现在修行,也要修福又修慧,处处都要修福,处处都要修慧。
不要学那个罗汉应供薄,修慧不修福就是罗汉,应供薄,没有人供养了。
修福不修慧,就像象身挂璎珞,身上挂上一串璎珞,虽然美观,虽然好看,但是很愚痴。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应该修慧又要修福,要实实在在去做,不是单单讲的。
讲的是法,行的才是道。
这一点每个人应该要知道的。
我们每一个人所修的福报,不是一生一世修来的,是多生多劫修来的,你修福,福报就多。